大凡喜欢独处的人,有这么几种情形,一是和性格有关。比如内向的人,他们不善于言辞,也不喜欢过多的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,仿佛有一扇门隔着,别人走不进来,自己又走不出去,久而久之,就习惯了沉默孤独的生活;二是和经历有关。
有的是至亲的人忽然离世,一时难以接受,就想一个人独处,一个人呆着。有的是爱情受挫,一蹶不振,不再相信爱情,不想再费尽心思去重新认识人,了解人,所以宁愿一个人静静的,过一个属于自己的生活;三是和年龄有关。年轻时不管做什么都有活力有尽头,更喜欢四海为家,天下皆友。步入中年后,上有老下有小,家庭责任更重,工作更忙,压力更大,身心更累。难得空闲,所以一旦有时间,只想自己单独呆一呆,不再喜欢胡混海交喧腾热闹了。
还有一种优秀且精神独立的人,喜欢独处,有一种不合群,是他们主动选择的结果。
他们都是那些内心强大的人,他们什么事儿都可以自己扛,他们更加懂得独立,更加懂得在社会上适者生存。
不合群常常也是一种人生态度和能力,让自己独立,让自己勇敢,充实自身是最值得去做的事情。
不合群的人的特点
1、性格内向的人,不敢合群
对于性格十分内向的人来说,他们跟陌生人打招呼都需要莫大的勇气,你又如何期待让他们融入某一个陌生的群体中呢?
性格内向的人,他们有着十分敏感的心思,有着细腻的情感;一旦周围有陌生人,他们会觉得全身不自在。
在群体中,他们总是保持沉默的,不喜欢被关注,不喜欢被周围的人打扰。
尽管,在他的内心深处依旧感觉到孤独;可这份孤独,瞬间被他的怯弱吞没。
2、被孤立的人,也难以融入群体
跟大家分享一个发生在我童年时期的故事。
我小时候,很胖,在学校的同龄人中,显得我十分突出,与周围的人格格不入。也因为此,我遭到了周围人的孤立。
而他们孤立我的方式很简单:一群人聚在一起,一边盯着我指指点点,一边发出嘲讽般的笑意。
开始的时候,我还试着解释,并且要证明我胖但我并没有残缺。
后来啊,我也就懒得解释了。
在我很小的时候,我就意识到了“人性中恶意”。
所以,我从来都不愿意勉强别人,更不会勉强我自己。
倘若别人愿意与我成为朋友,并且我们之间有许多相似之处,那固然是一件很值得开心的事情;但如果别人对我表现冷漠,试着孤立我,那我也绝不会“丢掉尊严”融入那个圈子。
换个角度想:
看似是他们一群人孤立我,又何尝不是我孤立他们一群人呢?
有些独来独往的人,并非他们想要这种局面;而是,他们也渴望融入圈子,但却被周围的人孤立。
3、默不作声
这种人一个人时间久了,就变得不喜欢与人交流了,这类人你的性格往往都是很沉稳的,即使在与人交流时出现纷争或者其他,他会停止自己的语言,不去与别人争论。
他们遇到事情可以很快的去进去思考状态。不会显得过于慌乱。比如说遇到意见分歧的时候,他们也会选择去尊重他人的意见和想法。
4、内心强大
人为什么要合群呢?
你有没有想过,有的人可能是害怕孤独,还有的人可能是害怕被别人孤立。这都是一个人内心不强大的表现。那些不合群的人往往内心往往都比较强大。
很多人以为只要合群就会赢得别人对你的认可和尊重。如果你有这样的想法,说明你还是想法太单纯了。
别人尊重你不是因为你合群,而是因为你足够优秀。当你不优秀的时候,你混优秀的圈子总会显得格格不入。
如果你留意发现,越厉害、越优秀的人,他们内心越强大,这样的人越不怎么合群。
5、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
陈道明是我们很多人都喜欢的演员,拍了很多经典的电视剧。虽然很有名,你很少看到他在公众场合抛头露面,专注于修炼内功,不断提升实力。
业余时间,陈道明喜欢呆在家里,看报纸、弹钢琴、写书法、绘画、就连历史与哲学都有很高的造诣。季羡林先生曾说陈道明的文学素养可以做北大研究生导师。
陈道明最终活成了一股清流,活成了自己喜欢的样子。
小结
其实,无论是谁,都会有自己的小圈子,同样也会被别的圈子里的人嫌弃。
因为每个人的都是不一样的,每个人都有自己坚持的东西,所以无论何时,都要学会反思自己,在自己身上找到问题后,才能进入更好地圈子里,成为一个优秀的人。
版權宣告:本文內容由網際網路使用者自發貢獻,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僅提供資訊儲存空間服務,不擁有所有權,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。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/違法違規的內容, 請傳送郵件至 conghuavip@gmail.com 舉報,一經查實,本站將立刻刪除。如若轉載,請註明出處:https://www.xinsui.net/f/4232.html
留言列表(1条)
确实如此